首页
供求市场
菌类文化
菌类做法
菌类文献
菌类养生
菌类价格
快看灵芝原来有这么多历史记载
灵芝在中国有七千年的历史,从帝王将相到潜心修行的道人,再到普通的百姓,无不把灵芝看作是富贵、吉祥、美好、如意的象征,并把它称为“瑞草”“仙草”“还魂草”。 广为熟知的《白蛇传》中有这样的情节:逢中秋佳节,夫妇邀月开怀畅饮,共度良宵。白娘子不胜酒力,现得原型,许仙恐惧至极,猝死。为救相公,白蛇与青蛇大战护山仙童以求仙草
菌类文化
2024-12-20
0
庆元县如何成为公认的世界香菇之源
在浙江省庆元县,香菇产业曾是支柱型产业,但是后因封建势力盘剥、官商打压以及其他产业的兴起,到末年,“庆元香菇”几近凋蔽。解放后,为了迅速恢复和促进香菇经济发展,庆元县采取了各种措施,如1952年建立“庆元县菇民协会”。但随后而来的“左倾”、批判“重菇轻农”思想、人民公社运动和运动等,都使当地的香菇产业受到打压,以致无人敢上山制菇。1978年,全县香菇产量只有43担,而供本县收购的仅有62公斤
菌类文化
2024-12-20
0
古人食用蘑菇方法多
北魏年间,高阳太守贾思勰撰《齐民要术》,在“素食篇”中提到几种烹制菌类菜的方法,其中一种是“木耳菹”。将木耳用清水煮开五次,取出置冷水中洗净,切成细丝,将少许香菜、葱白段切碎,与木耳丝一起装盘,下豉汁、淡酱和醋调和,然后加入姜末和椒粉即成,“甚滑美”。 《齐民要术》还有种吃法叫“缹菌”,原料为鲜菌,所谓“缹”就是烹煮。选未开伞的鲜蘑菇,用淡盐水洗去泥土,在开水中焯一下,取出撕成碎片。将葱白段切细
菌类文化
2024-12-20
0
关于食用菌的历史记载
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利用食用菌的国家,菌类的价值也早已被人们记录在案。 《吕氏春秋》:“味之美者,骆越之菌。” 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蘑菇“甘凉。味极鲜美,荤素皆宜。” 《本草纲目》:香菇“甘、平、无毒,能益气不饥,治风破血,化痰理气,益味助食。” 《菌谱》(南宋)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用菌专著。 除了被多次记录,人们对蘑菇的爱也体现在“昵称”上。口蘑、木耳、金针菇、牛肝菌…… 菌类品种五花八门,菌
菌类文化
2024-12-20
0
关于灰树花的历史这些您了解吗
灰树花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采食历史。公元二世纪的《太上灵宝芝草品》中记载灰树花为白玉芝,称:“白玉芝生于方丈山中,其味辛,白盖四重层,下一重上有二枚生,并有 3 枚生上重珊,或生大石之上,黄沙之中,腐木之根,高树之下,名山之阴,得而食之,仙矣。白虎守之。”《太上灵宝芝草品》是传世最早的菌类典籍,属世界上最早的菌类图鉴之一。《太上灵宝芝草品》有赖《道藏》的编纂而得以保存
菌类文化
2024-12-20
0
关于我国对蛹虫草的史料记载
什么是蛹虫草? 蛹虫草又命名为北冬虫夏草、北虫草、黄金草,是虫草属的一种,虫体是东北蚕蛹,菌类寄生其中,吸取营养,时间成熟后虫体上生长出幼苗,形似草。国内已知虫草有400余种,但具有药用价值的只有冬虫草和北虫草,被虫草即蛹虫草。 蛹虫草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、氨基酸、虫草酸、虫草素、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、虫草多糖、硒等功效成分,在药效、药理方面与野生虫草极为相似。但其中的虫草素、氨基酸
菌类文化
2024-12-20
0
企业现场兑现民工工资修文六屯镇2700亩林下食用菌基地建成
12月17日,修文县六屯镇境内海拔1400多米的林场寒风凛冽,然而,在这儿务工的不少村民却满怀温暖。林场内2700亩新建林下食用菌基地完工,企业现场给大家发放工资。 当天,六屯镇都堡村贵州菌王府农业观光园内,贵州华宇天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现场兑现11月份以来的工资。20多名务工村民集中到一起,排队签名领取工钱。 “今天,种植这块的工资我领到11000元,覆土这块的工资领到7700元
菌类文化
2024-12-20
0
从古至今人们对菇蕈的美味始终萦绕舌尖
菌菇是天然的碱性食品,中国人视干菇为重要的烹饪材料,很多菜肴都靠干菇提味;烹饪时,那泡过的菇水,比化学合成的鸡精或味精都更能提鲜。 时间过去千年,人们对菇蕈的美味始终萦绕舌尖。人们通过烤制、脱水、烘干、贮藏等手段,将鲜菇秘制成了干菇。凝聚着古老的食物保存方法的干菇,让我们意外获得了截然不同、甚至更加醇厚的味道。 宋朝的施枢有一首诗,叫作《玉蕈》:幸从腐木出,敢被齿牙和。真有山林味,难教世俗知
菌类文化
2024-12-20
0
乾隆与猴头菇
康乾盛世,国泰民安,乾隆东游西巡,无论走到哪里,都会把专做猴头肴的御厨带到哪里。一次乾隆南巡到达常州,天已午时,常州府备好宴席恭候,酒席丰盛,名肴迭进,可乾隆眉头不展,原来酒席上唯一没有猴头肴,于是乾隆令御厨速做奉上。乾隆对众臣称:“猴头殊可口,胜燕窝熊掌万万矣,长食轻身延年。”这些在《乾隆膳席》中均有记载。后世营养学家认为乾隆健康长寿、睿智聪慧,这与他食喜猴头肴不无关系。 猴头,又名猴头菇
菌类文化
2024-12-20
0
上马石中隐藏着什么灵芝文化
上马石又名骑马石,是上马的垫脚石。古代的大户人家,在大宅门前常设置两块带有台阶的巨石,一块是供主人出行时登高上马用的,另一块是供主人归来时下马用的。由于顾及语忌,“下马”被认为不吉利,因而一般不叫下马石,习惯上通称上马石,也寓意官运亨通。 北京承恩寺上马石 上马石在我国秦汉时期就有了,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,当时主要置于驿站,供驿卒换马时上下马之用,以便快速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
菌类文化
2024-12-20
0
首页
上一页
1
...
11
12
13
14
尾页
随便看看
菌菇搭配豆腐永不过时
0
交通指南2025食用菌全产业链厦门创新博览会
0
会议通知2025食用菌全产业链厦门创新博览会将在厦门召开
0
韩国全南农业研发研究所生产并分发木耳种植手册
0
乌蒙天菌酒开创贵州菌酒新赛道
0
推荐排行
阅读排行
全国羊肚菌大会出菇基地考察彰显产业魅力
0
羊肚菌成菇期的管理建议
0
儋州大成镇探索林菌共生发展新模式 小木耳创造大市场
0
不断夯实农业基础 加力推进乡村振兴解读2025年
0
中国汉江菌谷产业高质量发展暨2025第九届全国羊肚菌大会在湖北襄阳召开
0